井延坡工作室丨80年过去,这份深情为何愈加浓厚?
80年过去,这份深情为何愈加浓厚?■井延坡1947年8月的沙家店战役,西北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36师师部及2个旅6000余人,基本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我军由内线防御转为内线反攻。毛泽东.
80年过去,这份深情为何愈加浓厚?
■井延坡
1947年8月的沙家店战役,西北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36师师部及2个旅6000余人,基本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我军由内线防御转为内线反攻。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说:“沙家店这一仗确实打得好,对西北战局有决定意义,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用我们湖南话说,打了这一仗,就过坳了。”
然而,取得沙家店战役的胜利,只是“最困难的时候”过去了,转战陕北的党中央和西北野战军面前依然有着重重的困难,首要的就是粮食问题。此前,十年九旱、土地贫瘠,再加上曾被国民党军队洗劫,佳县一带很多老百姓只能靠黑豆、秕糠、野菜充饥,但那里的人民群众还是拿出保命口粮交给了人民军队,更是曾一年七次上交公粮,倾其所有支援前线。“再打一仗,坚持一个星期到十天,粮食够不够用?”面对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周恩来的发问,时任佳县县委书记张俊贤坚定地说:“够,我们佳县叫胡宗南害苦了,佳县人民决心全力支援前线,消灭敌人,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支持得住。”
具体怎么支持?张俊贤掰着手指头给毛主席和周副主席介绍说:“我们在通秦寨和车会还有两仓库粮食,老百姓家里还可以动员一些。全县还有一万多只羊。如果把这些粮食和羊吃光了,还有两千多头驴和牛,也可以杀了吃,说什么我们也要把战争支持下来。”毛主席严肃地问:“把驴和牛杀了,明年老百姓耕地怎么办?”张俊贤说:“解放前,我们穷人哪有什么驴和牛,种地全凭一把老镢头。请主席和副主席放心,只要把蒋胡匪军消灭了,佳县人民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能用老镢头把明年的生产搞好。”毛主席听后无限深情地说:“多好的人民啊!”随即一再叮咛:“部队再困难,也不能杀一头驴、一头牛……”
沙家店粮站用过的斗。资料图片
佳县人民为什么会有“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支持得住”的决心?原因无它——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只有全力支援子弟兵消灭蒋匪军,人民群众才能保住胜利果实,过上好日子!
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每到一处总是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在佳县神泉堡,因落了早霜,毛主席亲自上山查看灾情,指示中央机关灶将节约下的三斗九升麦子送给十二户贫苦农民作籽种;当发现个别战士捡拾群众打过的野林枣时,立即教育战士,“这是纪律问题”,予以纠正;在南河底,指示干部战士帮助群众收秋,并且亲自拿起连枷和群众一起打场,一块儿摘豆角,一同推碾子……在诞生了歌曲《东方红》的佳县,又流传开赞颂中央机关(代号九支队)干部战士的歌谣:
“红天红地红霞飞,咱神泉来了九支队。多少年来多少辈,没见过这样的好军队。刚放下背包去担水,天不明又上山把庄稼背。快让亲人炕上坐,热汤热水喝一杯。扯烂衣袖挡不住,又上场院把连枷挥。提上筐红枣表心意,几回回送去又送回……”
在最为艰难的战争时期,人民群众支持人民军队,算的不是自家生活的“经济小账”,而是能够反映民族命运和人心向背的“政治大账”。这种觉悟,源自革命战争中孕育的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共同奋战的鱼水情深。1943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八路军留守兵团在党中央的统一组织下,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倡导推动下,创造性地开展了“拥军优抗、拥政爱民”运动,将这一光荣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当年,一首《花鼓词》唱出了边区军民鱼水相依的血肉联系:“军队是扛枪的老百姓,老百姓是不穿军装的八路军;军为利箭民做盾,为保江山团结紧。”从此,饱含着丰富而厚重的精神意蕴的双拥运动,成为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特有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陕甘宁边区开展“双拥”活动。资料图片
在陕西省宝鸡市扶眉战役纪念馆,留存着一张泛黄的《陕南日报》。报纸上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乡将我军第一七一团的一个伤员藏在他家养伤,后来部队去找人,起初老乡还不承认,同志们给他再三解释,并把臂章符号给他看后,他才说:“我怕你们是‘国军’,知道了杀他。”
在扶眉战役前夕,许多支前民工已经期满,但大家坚决表示:“不消灭胡、马敌军,我们绝不回去。”据西安、延安、渭南、咸阳地区19个县的不完全统计,扶眉战役期间,人民群众共支援前线解放军粮食3万余石、面粉4.7万余袋、大车4000余辆、常备担架4000余副,缝制军被近30万床……70多年后,曾亲身参加扶眉战役的傅全有将军总结说:“一切有利于人民的事业才是正义的事业,人民的力量是无敌于天下的。”
从红军长征出发时于都人民用自家门板床板15次拆搭浮桥,“三十万人共守一个天大的秘密”,到抗日战争中的“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到解放战争中的“潮涌般的小推车和担架队”,再到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举国上下愿倾其物力财力”……透过历史的剖面,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人民军队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的深层次原因就是,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人民军队就能无往而不胜。
2023年8月12日,第78集团军某旅官兵在吉林省拉林河扶余段封堵溃坝决口。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张永进 摄
人民军队为人民,砥柱中流显初心。每当党有召唤、国家需要、人民有难时,人民军队总是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解难,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全力以赴、英勇奋战。今年夏季的汛情发生以来,全军部队坚决听从统帅号令,哪里有灾情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困难就攻坚在哪里。一声声“洪水不退我们不退”“人民请放心”“能帮到百姓,再苦再累也值得”,人民子弟兵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80年来,双拥光荣传统历岁月沧桑而不变,经时代变迁而弥坚。双拥运动的出现有着必然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早在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等文献中,就明确提出了开展党的活动的第一个重大原则是“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1947年10月18日,毛主席到佳县县城进行社会调查时,欣然为佳县县委题词,挥笔在三尺漂白布上写下了“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13个遒劲有力的大字。1991年1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双拥工作会议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赋诗《军民情·七律》相贺,一句“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传递出真挚的双拥情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必将在新时代强国强军的新征程中创造出新的更大奇迹。
中国军网微信(zgjw_81)出品
作者:万荣华
编辑:张诗梦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或网络新闻客户端自媒体,本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